赋能大湾区建设 广东中山加速打造文化引领型城市

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

http://www.jjckb.cn/2021-09/24/c_1310205698.htm

发布时间: 2021-09-24

 

 

 

2021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 11月相聚佛山南海

 

2021-09-24  李传智、刘艺明

 

 

2021092401

图为“赛龙夺锦”——始于明嘉靖年间的中山石岐龙舟赛,是大湾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受访者供图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中山市,近年来以打造文化引领型城市为抓手,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文化凝人心、聚人气。中山市将继续打好文化优势牌,加快本地传统产业依托文化创意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为大湾区建设有效赋能。

 

  文化优势吸纳港澳人才

  中山是孙中山的故乡,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中山市港澳局统计,香港现有中山籍人员约30万人、澳门现有中山籍人员约15万人。

  2019年以来,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充分发挥与港澳地区同根同源的文化优势,吸引了一批港澳青年创业置业、投身湾区建设。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总监向佳治介绍,该基地已有29个港澳创业项目,其中不少创业港澳青年的祖籍就是中山。

  香港青年庄一洲是一名“创二代”。父亲是从广东到香港创业的知名企业家。2019年,庄一洲留学归来在中山注册成立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主要研发“分布式厨余垃圾处理生态系统”。他将在国外学习的心得分享给基地的创业青年,并对创业项目进行“马拉松”式的跟踪辅导。

  基地形成了以老带新、相互帮扶的创业文化氛围。“虽然我们基地多是初创项目,但可以和基地外三四百家相对成熟的企业对接资源。很多人获得第一桶金后还会回到基地找人合作,自己壮大后再反哺他人。”向佳治说。

  毗邻港澳、文化同源、宜业宜居,也让中山成为不少港澳人士的休闲养老之地。在总人口10.5万的南朗镇,港澳籍乡亲就有6万人。与澳门直线距离仅20公里的三乡镇,很多澳门人士到此经商置业、退休养老。记者在三乡镇振华社区看到,社区专门设有港澳专窗,提供居住证办理、就医、就学等政策咨询服务,65岁以上港澳人士持居住证可享受免费体检、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公共服务。

  此外,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茶叙、旅游、探访、座谈会、义工活动等。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负责人禤绍生说:“中山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现在还有很多澳门青年跟随退休父母来这里定居、创业。街坊会也会提供创业对接服务,传达两地的惠民政策。”

  澳门立法会的退休公务员黄志光说:“我2009年就在中山买了房子,周末没事过来度假,2019年退休后在中山定居,生活很安逸。”

 

  文化创意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是广东两个不设县区的地市之一,曾有广东“四小虎”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先后建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催生了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大涌红木家具、港口游戏游艺设备等18个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大湾区产业链较完备的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传统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优势逐渐减弱,“小而散”的专业镇经济模式变成了中山发展的瓶颈。行业内同质竞争,低价内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现象,中山从供给侧入手,以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灯饰、家电、五金、红木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不断注入文化元素,从单一“卖产品”转变为“卖创意、卖文化、卖文旅”,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山古镇被称为“中国灯饰之都”,在国内灯饰市场占有率约70%。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企业已跳出传统的手工制造,向智能化、高端化、订制化方向发展。在一家名为“想天照明”企业的展厅,记者看到镶嵌在天花板上的一排排照明灯具,能够随家庭场景需求提供不同亮度和区域的照明组合,丰富了家居文化的内涵。想天照明总经理朱忠武说:“未来发展方向是深耕品牌,培养设计人才,提供个性化的照明服务。”

  同样跳出流水线制造的开元灯饰选择走高端路线。关停300多家门店,公司全面转为私人订制,从走量变走质,营收持续增长。“我们的底气来源于专业的服务和过硬的产品。”开元灯饰销售经理郝鑫说,“销售、业务、工程、设计等人员组成团队一对一服务。还有不输欧洲灯饰的设计与工艺,才敢同样要价数十万乃至百万。”

  此外,中山也是国内最大的游戏游艺产业基地,产值占市场份额的50%,出口占70%。目前,游戏游艺产业也在向影视、文学、动漫、音乐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等领域拓展,抢占产业链高端。

  中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中山将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深度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处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翠亨新区,北承广州南沙新区,南接珠海横琴新区,东经深中通道承接深圳前海新区。根据中山市的规划,未来这里将集中打造文旅生态城、码头综合体、湖畔科创产业园,以此延伸涵盖文化旅游、高端商业、会展商贸和总部经济。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湾区高地”

  当前,中山城镇化率超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广东全省最小的。近年来,中山不断加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精神文化成果。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中山得以入选其中。

  中山搭建起市镇村共享型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文化资源纵横连接。在三乡镇图书馆,记者从挂在门口的显示屏上看到,当天进馆人次为325。正值暑假,许多学生在馆内复习功课,也有家长带着孩子阅读绘本。市镇村三级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从三乡借走的书可以到其他图书馆归还。每年市里还提供约500万经费供市民“点单”选书。

  据统计,中山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2500平方米,平均每3.6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图书场馆,中山公共图书馆纸质书刊人均外借量居全省第二;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的调查显示,中山市民平均年阅读量为14.2本,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中山专门打造了“云上文化馆”,将艺术培训、文艺演出、非遗体验、展览等搬到线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今年疫情期间,“云上文化馆”的艺术普及讲堂、非遗讲堂、线上市民大舞台、线上抗疫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此外,中山还打造了孙中山文化节、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博爱100”公益创投、慈善万人行等品牌活动,增强城市的凝聚力,让城市精神融入公共文化。

  通过公共文化与各行各业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发展,中山推动公共文化资源走进商业、生产、服务领域各个空间,融入休闲生活各个场景,大大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着眼湾区未来协同发展

  专家认为,中山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体现了自身的独特优势,也避免了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同质化竞争,值得肯定。但仍需“锻长板”“补短板”,着眼湾区未来谋篇布局,加强湾区城市协同发展。

  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连接中山和深圳前海的深中通道预计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中山与深圳两地间的车程将从2小时大幅缩减至20分钟左右。

  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副会长梁士伦认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中山应立足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主动对接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发挥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做强产业链细分领域关键环节或相关配套,共建共育高质高新世界级产业集群。

  与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在与中心城市产业链对接协作、承接吸纳创新资源要素和高端产业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业内人士担忧,广州、深圳的政策优势也会形成虹吸效应,影响中山吸纳人才和长远发展。

  对此,翠亨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梁兆华建议,继续完善中山宜居宜业的软硬环境,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优化人才精准服务,大力培养支撑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工匠精英、创新创业企业家群体,做强做优“人才链”。

  中山土地面积仅占广东全省1%,过去凭借改革红利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省前列。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若着眼于跨区域产业协同融合布局,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有望再度崛起。

  “过去,中山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镇街主导,对高端产业的吸引力和承接力不强。基层干部群众要破除‘吃老本’‘小富即安’的思维,提升奋斗精神。”梁士伦说。

  文化是发展的“强心剂”。中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是中山成为高品质湾区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创新、开放、包容、和谐应成为新时代中山的精神内涵。



關於 iStartup

iStartup@HK由數碼港管理,是一站式平台,旨在連繫初創企業、投資者及尋求創新解決方案的用戶。透過這個虛擬演示渠道,科技公司可介紹自己的企業概況及產品以籌集資金,擴闊業務版圖。

    cyberport@HK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