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信息來源:中山市人民政府網站

http://zwgk.zs.gov.cn/main/zwgk/newsview/index.action?id=542482

發佈時間:2019-09-30

 

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現將《中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科技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9年9月30日

 

 

中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行動計劃

 

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結合中山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促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協同發展,努力將中山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到2022年,引進2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著名高校院所共建的高端創新平台基本建成,湧現出一批創新能力突出的科技企業,在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光電、新材料等領域形成若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中山翠亨科學城、創新集聚區建設全面推進,加快火炬開發區全市創新發展主引擎、翠亨新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陣地的建設,適宜創新創業的環境基本形成。到2035年,中山市形成完備的創新平台載體、創新人才、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成爲全球知名的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二、建設高端創新平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一)謀劃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中山,大力吸引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局、翠亨新區)

(二)加快完善實驗室體系建設。

1.謀劃建設省實驗室。攜手引進的著名高校院所科研資源,積極向省爭取在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光電、新能源方向謀劃建設1家省實驗室。推動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量質齊升。(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2.推動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增量提質。加大工程實驗室培育力度,重點在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光電等領域新建一批高水平工程實驗室。(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

3.共建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加快推進香港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藥科大學分中心建設,積極爭取引進澳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力量到中山建設夥伴實驗室。(責任單位:市科技局、教育體育局、火炬開發區)

專欄1:完善實驗室體系建設

謀劃建設1家省實驗室:結合中山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光電、新能源等領域,整合市內優質創新資源,力爭布局建設1家省實驗室,打造全鏈條、一體化、綜合交叉融合的國際高水平實驗室。

建設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按照“重組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穩步提升發展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力爭每年新增1家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

建設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藥科大學分中心,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標准進行建設,吸引香港大學生物醫藥人才到中山進行創新研發。

(三)加快提升高校辦學水平。

1.積極推進中山科技大學建設。高起點籌劃建設中山科技大學,以國際視野組建管理團隊和選聘大學教師,打造開放型、研究型、創業型高水平大學,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和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采用“學校+重大創新資源”模式開設專業特色學科,培養基礎研究和産業應用等各類人才。(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相關鎮區)

2.加快推進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辦學。大力推進澳門科技大學中山辦學項目,積極爭取將其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創新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政府+港澳高校”辦學模式。(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市委統戰部、板芙鎮)

3.加強國際教育合作。推進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合作辦學項目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與德國代根多夫應用技術大學、英戈爾施塔特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辦學項目。(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相關鎮區)

4.培育省特色學校和重點學科。推進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支持和引導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引進高端拔尖人才,狠抓重點學科建設。(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

專欄2: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工作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重點推進中山科技大學建設,立足理工學科,兼顧文商學科,涵蓋本科、研究生教育,打造省市共建的省屬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推動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辦學:引進澳門科技大學在中山市板芙鎮合作辦學建設香山大學,積極爭取教育部賦予澳門科技大學先行先試政策。

加強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與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合作建設廣東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擬選址三角迪茵湖。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與德國代根多夫應用技術大學、英戈爾施塔特應用技術大學合作建設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中德工程學院,初步選址港口理工學校。

省特色學校和重點學科: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控制科學與工程等重點學科。

(四)建設高端科研機構。

1.引進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建設重大創新平台。加快推進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中山研究院)、哈工大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推動中山複旦聯合創新中心、中山香港科大聯合創新中心、智能移動機器人(中山)研究院(AMR)盡快落地挂牌。支持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世界500強企業、中央企業等來中山設立研發總部或區域研發中心,建立健全靈活務實高效的創新平台管理運營機制,吸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到我市轉化産業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

2.加快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實施新型研發機構能力提升計劃,重點扶持一批研發能力強、示範效應明顯的機構,有效推動重點領域與産業無縫對接。鼓勵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技術轉移轉化、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專欄3:高端科研機構重點建設任務

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中山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合作建設的科研機構,力爭到2022年完成“五個一”的建設目標,即:一個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一個中山新藥創制産業園;一個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中山學院;一個公共技術平台;一個生物醫藥産業基金。

哈工大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山市政府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合作建設的科研創新機構,以人工智能、無人裝備與智能制造、智能傳感器、大數據與物聯網及先進工業技術爲主要研究方向,以孵化與加速功能爲核心,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項目和人才,逐步在中山構築完整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産業體系。到2022年,引進2名院士或諾貝爾獎得主,專職科研團隊50人以上,建設2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或分支機構。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山)創新中心:中山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建設的科研創新機構,建設高新技術公共技術平台、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與培養平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平台、投融資服務平台、知識産權服務平台、國際合作交流平台、試驗儀器開放共享平台。到2022年,引進50個以上創新團隊,突破50項以上關鍵技術。

中山複旦聯合創新中心:中山市政府與複旦大學合作建設的科研創新機構,采用“雙基地”模式共建,包括中山複旦聯合創新中心(中山)和中山複旦聯合創新中心(複旦),重點圍繞光電産業開展實驗室研究、科研成果轉化與産業化、創新團隊的遴選與引進等活動。到2022年,突破30項以上關鍵技術,引進研發人才累計60人。

中山香港科大聯合創新中心:中山市科技局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建設的創新科研機構,分別在中山和香港科大成立創新中心,開展重大科技專項、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創新創業大賽(中山賽區)和知識轉移等科技創新活動。到2022年,引進10個以上創新團隊,科技成果轉化10項以上。

智能移動機器人(中山)研究院:中山市科技局與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合作建設的創新科研機構,建設集研發和社會科技服務爲一體的科技創新孵化平台,打造國家級機器人産業的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基地、智能移動機器人基地和應用典範城市。到2022年,引進研發人才50人,突破30項以上關鍵技術。

 

三、推動産業技術創新,促進高技術産業高質量發展

(一)建設高水平創新中心。瞄准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産業發展方向,以企業爲主導,聯合港澳力量,整合院校資源、産業鏈上下遊資源,推動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和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促進技術研發和産品設計創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

(二)提升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綜合運用財政補助、研發費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加快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組織開展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和示範應用。

1.集中力量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緊扣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及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重大需求,探索懸賞揭榜制等新型組織方式,引導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參與,集中力量組織一批“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衛生健康局)

2.組織新興産業示範應用工程。編制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鼓勵企業研究開發創新産品。圍繞4K電視網絡應用試點示範城市,建設4K電視示範小區、4K電視示範村,帶動扶持4K産業鏈技術研發項目和4K電視網絡應用開發項目。(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推動高技術和特色産業集群式發展。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創新型産業集群布局,扶持推進關鍵核心技術開發、産品研制和標准創制,推動高技術産業集群發展。鼓勵建設産業共性技術研發基地、産學研創新聯盟、協同創新中心,推動特色産業集群式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

四、完善孵化育成體系,打造創新創業升級版

(一)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1.推進珠三角(中山)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國家賦予自創區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實施,加快複制廣東自貿區取得的改革經驗,推動自創區全面對接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求,加快形成增長新亮點、發展新優勢。(責任單位:火炬開發區、市科技局)

2.加快建設珠三角(中山)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發揮毗鄰港澳優勢,吸引港澳科技成果到中山轉化産業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成果産業化基地。推進中山市技術轉移和知識産權交易協同創新中心發揮作用,繼續引進建設若幹技術轉移中心。謀劃建設全市性中試熟化成果轉化服務平台,研究出台促進技術交易和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一批契合中山發展需要的科技項目落地産業化。辦好第二屆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國際會議等創新成果交流展示平台。(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委外辦、市委統戰部)

3.加快建設中山智能制造服務創新示範區。發揮中山制造業組團發展優勢,加快推動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豐富的創新科技資源的融合對接,打造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産業化融合發展的智能制造服務創新示範區。提升“三舊”改造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引進具有雄厚産業資源、極具創新能力的深圳、廣州重大産業園項目,形成“企業家+技術專家+現代産業園”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模式。鼓勵高校針對優勢産業設置科技成果轉化站,成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二)打造創新創業升級版。

1.推動雙創基地建設。推動火炬開發區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翠亨新區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加快建設。依托雙創基地,積極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創客廣東、衆創杯、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創新創業大賽(中山賽區)、創客灣區等創新創業賽事及交流平台,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市委、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

2.加強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産業和區域發展優勢,引導孵化載體向創新創業國際化、專業化、鏈條化方向發展,提高服務能力和孵化成效,增強孵化載體在人才凝聚、産業培育等方面的支撐能力,推動孵化育成體系提質增效。加強創新創業資源國際交流,加快完善全鏈條科技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開展孵化器運營評價工作,對各類科技創業孵化載體實行動態管理。(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3.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重點建設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和澳門中山青年創新創業平台,大力引進港澳創新人才團隊,優化資金支持、信息提供、平台搭建等孵化服務,形成功能完善、特色明顯、成效突出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支撐體系,推動粵港澳創新創業優質資源在中山集聚。(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科技局、市委統戰部、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各鎮政府及區辦事處)

專欄4:創新創業發展重點項目

火炬開發區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到2022年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

翠亨新區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到2022年,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公共平台5家,新型研發機構2家,高層次創新團隊2個,培育2-3家10億元規模以上的骨幹企業。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

澳門中山青年創新創業平台。

(三)推動高新區和産業創新承載區高質量發展。

1.推動火炬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支持火炬開發區與相關鎮區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提高“一區多園”的發展水平,推動火炬開發區改革創新再出發,強化其作爲國家級高新區的創新引領示範作用,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光電産業、新能源産業,打造中山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科技金融産業融合創新綜合試驗區。(責任單位:火炬開發區、市科技局)

2.加快推動翠亨新區發展。深化與港澳以及國際先進地區在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高端服務業、青年創新創業等領域合作,建設翠亨科學城、中山科技大學、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中山研究院)、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平台,努力打造爲中山市科技創新核心區、珠江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平台和國際化現代城市新中心。(責任單位:翠亨新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科技局、教育體育局)

3.謀劃建設創新集聚區。謀劃建設集孵化、加速及科技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園區,促進形成“技術攻關+平台建設+成果産業化”的一體化布局,推動建設創新集聚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相關鎮區)

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有利于創新的環境

(一)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政策頂層設計,制定出台我市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幹政策措施》的文件,強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打造柔性、高效、動態、負責任的科研管理機制,抓好落實省在科研經費和科技項目管理、人才引進、知識産權、用地保障、稅收補貼、樣品樣本跨境使用、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全力打造優越創新環境。啓動新一輪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對現行科技資助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調整優化,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方向,強化財政投入績效要求和使用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中山海關)

(二)加快打造創新創業人才聚集高地。

1.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人才。加快修訂人才引進培養辦法,完善柔性引才工作機制,依托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柔性引進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才及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強化企業引才、用才主體作用,緊扣産業發展需要精准引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通過聘任制、工資協議制等多種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科技局)

2.營造宜居宜業環境。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簡化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辦理流程。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在中山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按照內地與境外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制定出台人才用房相關支持政策,建設全市集中式精品人才公寓和科學家公寓。研究完善在中山生活的港澳創新創業人士子女就學政策。(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體育局、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稅務局)

(三)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

1.加強粵港澳知識産權跨境協作。依托粵港、粵澳及珠三角區域知識産權合作機制,加強與港澳在知識産權執法、知識産權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加強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方面的國際合作,深化打擊侵權假冒國際交流合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中級人民法院)

2.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完善知識産權快速維權機制,推進建設中山區域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支持黃圃家電和大湧紅木家具兩個維權中心開展專利行政執法工作,推進中國中山(燈飾)知識産權快速維權中心升級。加強電子商務、進出口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知識産權行政和司法保護。(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中級人民法院、中山海關)

3.推動知識産權轉化運用。以提高專利質量爲導向,推進企業知識産權管理規範國家標准認證工作,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知識産權示範和優勢企業。(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四)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1.面向全球對接高端科技創新資源。深化與世界創新強國的科技合作,加強與國際知名科創研發機構的對接與合作,加大與世界知名高校、院所聯合辦學力度,面向全球大力引進高端創新人才。(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商務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體育局、市委外辦、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

2.支持中山企業“走出去”促創新。鼓勵重點領域創新型企業到港澳及國際創新密集區設立海外研發機構或創新平台,利用境外創新資源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商務局、市委外辦、市委統戰部)

(五)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1.加快發展創業投資。發揮中山市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提高專業化、市場化水平,服務于中山企業孵化、新興産業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國內外資本參與發展創新基金。加大力度促進企業上市上板。(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金融工作局)

2.發展科技信貸和科技保險。實施專利質押融資,完善科技信貸,加強風險控制,完善普惠科技金融體系,大力解決科技企業和創新創業項目融資難題。發展科技保險,降低科技企業風險。(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中山銀保監分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小組,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強化對行動計劃的統籌協調,研究資源引進、政策落實、體制機制改革、項目推進等方面的重要問題。

(二)加大政策支持。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行動計劃的部署要求,加強與省級部門的溝通銜接,在高水平大學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用地政策等方面爭取大力支持。組織開展市場准入和監管體制改革試點,建立更加彈性包容的新興産業和創新發展監管制度。創新“三舊”改造實施模式,保障大灣區創新創業用地需求。各相關部門、鎮區要按照本行動方案的分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配套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創新項目和創新平台落戶。

(三)強化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小組根據行動計劃,制定年度工作要點,任務分解到具體責任部門。市各有關單位要強化責任,抓緊研究出台配套政策,紮實推動任務落地落實。定期召開專項小組會議,研究行動計劃推進中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各項任務得到實際推進。

(四)加強監督評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小組要加強組織協調,對各項任務和目標推進情況進行跟蹤落實,及時掌握進展情況,並做好年中對賬、年底總結。



关于 iStartup

iStartup@HK由数码港管理,是一站式平台,旨在连系初创企业、投资者及寻求创新解决方案的用户。透过这个虚拟演示渠道,科技公司可介绍自己的企业概况及产品以筹集资金,扩阔业务版图。

    cyberport@HK logo